劉慧:加快供給側改革,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寧夏農產品流通環節存在三個70%:市場上的農產品70%來自外地,自己產的農產品70%銷往外地,銷往外地的農產品70%賣給了周邊省區!6月22日上午,自治區主席劉慧主持召開主席辦公會議,針對冷鏈物流缺位、銷售半徑狹窄、農產品流通不暢等問題,專題研究全國在寧夏開展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商務進農村、冷鏈物流綜合示范、重要農產品追溯體系四個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工作,在電商、市場、追溯和冷鏈四個環節全線發力,破解農產品“賣難”“買貴”。
農產品的流通,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居民,菜賤傷農、菜貴損民。自2014年開始,寧夏先后爭取國家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項目1個,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14個,冷鏈物流綜合示范項目1個,重要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示范項目1個,四個項目共爭取中央補助資金8.8億元。未來兩年的時間里,寧夏將率先實現電商進農村全覆蓋,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建成以銀川為主、固原為輔、覆蓋全區、輻射周邊的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成覆蓋枸杞、葡萄酒、清真牛羊肉、瓜菜等優勢產品的追溯體系,解決來源追溯難、去向查證難、優質不優價等問題;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降低流通損耗,提高流通效率。
劉慧指出,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連接生產和消費環節,是繁榮城鄉市場、保障群眾生活需求、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結合寧夏實際,盡快制定高標準、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分年度細化實施方案,確保各項試點示范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要抓住機遇,繼續爭取國家部委的支持,跟蹤項目資金落實進度,整合各種資金捆綁使用,防止撒胡椒面。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工作組,在自治區商務廳下設辦公室,協調解決相關問題,五市和各市縣要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明確時間表和責任人,努力讓更多“寧夏牌”農產品沖出寧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最終實現優質優價,增加農民收入。
自治區副主席王和山出席會議并就加強農產品商貿流通試點建設提出建議。自治區商務廳、財政廳、農牧廳等相關部門及五市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